2024年春节是几月几号2024年春节时间是几月几日

2023-12-22 03:31:14 | 作者: 洲洲

  2024年春节是几月几号,2024年春节时间是几月几日呢?很快2024年的春节就快到了,到了春节,法定节假日大家都放假,家家户户都一派喜气洋洋,大家相聚在一起,那么,2024年春节是几月几号,2024年春节时间是几月几日呢?

  2024年春节时间是几月几日呢?2月10日,星期六,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节”“大年节”“过大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具体的传动活动有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送红包、舞狮舞龙等,不同地区的习俗也有一定差异。在中国古代,春节就是年末大型祭祀活动的起源,所以春节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热闹、最为盛大的一个。虽然关于春节的起源和演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和版本,但它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2024年春节假期放假时间是2024年2月9日至2024年2月15日。最新的除夕放假安排是跟着春节放假安排来的,因为除夕不是法定假,春节放假安排包含了除夕才有的假期。

  2024年春节是几月几号,习俗

2024年春节是几月几号2024年春节时间是几月几日

  贴窗花

  贴窗花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新春佳节时,中国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

  放鞭炮

  放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发红包

  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红包里的钱,只是要让孩子们开心,其主要意义是在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

  扫尘除旧

  大多数地方的传统是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进行扫尘,但是我们老家的习俗是只要过了大寒节都可以。家里的坑坑洼洼都可以动工了,里里外外的角落都要收拾干净。一般都要花上大半天的功夫才能清扫完,寓意把一年的晦气和不如意都清扫干净,来年是个如意年。

  贴春联,挂灯笼

  把屋子打扫干净了,就要开始装扮了。春联贴上,大红的灯笼也挂上,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上来了。有时候买的春联是金色,上面的金粉可以蹭下来涂在脸上,假装给自己画了个美美的妆,小朋友之间也会攀比谁家的春联最好看,最洋气。

  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挂年画

  挂年画是中国春节特有的风俗。流行于全国各地。新年里,将年画挂在门上或挂在壁上。由古代贴门神演变面来,原为驱邪,后变成烘托新年热闹气氛和表达人们欢乐的情绪。

  穿新衣

  穿新衣,传统民俗文化。初一日,人们都要穿新衣,也含送旧迎新之意。旧时,富绅、富户呢毛绸缎穿戴一新;贫户所穿即使是粗布旧衣,也都整齐清洁,异于平日,以应新春吉日。

  守岁

  守岁,又称为照虚耗、熬年,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点起蜡烛或油灯,还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赶跑驱走。

  扫帚生日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

  姑爷节

  姑爷节,中国传统年俗之一。正月初二,是天津的女婿们给岳父母大人拜年的“法定日子”,天津人称之为“姑爷节”。这一天,街头里巷人流如织,饭馆酒店棚棚爆满。

  子婿日

  民歌中有“十一请子婿”的说法,即正月十一是’‘子婿日“,岳父们在这一天宴请子婿。相传,这是因为初九庆祝”天公生“的食物到初十还吃不完,所以,就在十一这天用来请子婿吃饭,娘家也不必再因此破费了。

  祭财神

  财神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的神灵。每年正月初二(南方人为正月初五)祭财神,鞭炮声昼夜不休。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根据中国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2024年春节是几月几号,意义

  春节的意义是在于团圆与和谐。

  春节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代表着祝福。希望每个人都能快快乐乐、和谐相处,与家人、亲友、邻居、同事保持和谐,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经济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具文化内涵的节日,更是推动产业经济和内需消费的重要内驱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春节消费也由传统的置办年货发展为具有时代特色的贺岁作品、产品工艺、休闲娱乐等节日产品和服务。

  春节期间,人群、金融、物资、信息、艺术的大规模流动,带动了文化、商业、交通、旅游、电信、金融、餐饮各行各业全面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春节经济”。

  除夕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除夕,祭祖、吃团年饭,年夜饭后有派发压岁钱和守岁的习俗。

  传统习俗:置天地桌、祭祖、烧炮、吃年夜饭、接神、踩祟、接财神。

  2024年春节是几月几号,节期活动

  正月初一

  从年初一开始便进入迎禧接福、拜祭神祖、祈求丰年主题。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烟花照天、辞旧岁、迎新年等各种庆贺新春活动达于高潮。炮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烧炮竹,叫做“开门炮仗”,送旧迎新。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正月初一迎新岁,拜岁。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拜岁神。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恭祝新年大吉大利。《占书》中说,正月初一是“鸡日”。

  传统习俗:开门炮仗、拜岁、祈年、拜年、占岁、聚财。

  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是开年日,早上拜祭天地神灵,祭礼完毕,烧炮、烧纸宝,然后吃“开年饭”。这餐“开年饭”一般备发菜、生菜、鱼等,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之意。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书》中说,正月初二是“狗日”。

  传统习俗:拜神,开年饭等。

  正月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为熛怒之神,是上古五帝(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纪)之一,即南方之神,司夏天。俗以为是日赤熛怒下兄,遇之则不吉,故此,“小年朝”例应祀祖祭神。“赤口”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古时在中国南方民间,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传统习俗:烧门神纸。

  正月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迎神接神。《占书》中,传说正月初四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传统习俗: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按民间习俗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此要迎接财神进家,保佑自家新的一年财源滚滚、年年有余。同时自然也是送走“穷”的日子,故有“送穷出门”一说。这一天又俗称“破五”,意思是之前几天的诸多禁忌至此就结束了。破五习俗除了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北方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传说正月初五是“牛日”。

  传统习俗: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大年初六也是启市日,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传统习俗:送穷,启市。

  正月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通常不外出拜年。《占书》说,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从汉朝的文献开始有人日节俗的文字记载,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

  传统习俗: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

六合号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新闻

24小时热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