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春节

2023-12-25 20:34:29 | 作者: 忆月

  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春节?现在已经是2023年的月底了,马上就要到2024年了,很多人肯定很好奇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过年,毕竟过年的时候我们可以拥有一个小长假,还可以和家庭团聚在一起。那么,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春节?

  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春节

  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春节?2024年春节是2024年2月10日。2月10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8天。

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新年,也是一年之中最有传统意义的节日,而这一年是被称作“新春”的,在口头上也是被叫做过年,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都是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新春活动的,也是有着比较浓郁的地方特色,春节的起源是有非常浓郁的文化内涵的,在中国传承发展当中有着比较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024年节假日安排

  一、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二、春节:2月10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8天。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鼓励各单位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安排职工在除夕(2月9日)休息。

  三、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4月7日(星期日)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8日(星期日)、5月11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10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15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9月14日(星期六)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2024年什么时候过年春节:春节的传说

  (1)年兽的传说

  年兽又称"夕"。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恶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年兽就会进攻村子,人们利用年兽的三大弱点,放爆竹(会吓坏年兽),贴春联,驱赶年兽的进攻,后来渐渐成为节日习俗,春节由此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2)舜继部落首领传说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上古部落联盟首领)继部落联盟首领,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正月初一(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3)祈福美好愿望

  过年的“年”字,就是年景好、五谷丰登的意思。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把农历收成好叫做“年成好”,把正月初一作为“年日”,每逢这一天,到处锣鼓喧天,喜气洋洋,以后人们就把这一天看做一岁之首,一年开始,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华人的一个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传统习俗

  1.祭祖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

  2.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原来的春联题是写在桃木板上的,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

  我国各地过年还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

  唐代以后,有将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画为门神像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3.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

  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4.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5.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饺子”的意思。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被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6.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

  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7.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春节吃什么

  第一道,年糕。年糕是春节餐桌上最重要的食物之一,因为它的发音与“年高”相近,寓意着新年里身体健康、事业顺利。无论是蒸年糕、炒年糕还是糖炒年糕,它们都带着浓浓的甜蜜和幸福的味道,让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充满甜蜜和幸福。

  第二道,饺子。饺子是春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之一。它的形状像中国古代的金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包饺子的过程也是家庭团聚、亲情交流的时刻。无论是韭菜猪肉饺子、虾仁饺子还是素菜饺子,每一颗饺子都包含着家人的心意和祝福。

  第三道,鱼。在中国文化中,鱼与余“余”音相近,寓意着年年有余、年年丰收。一般来说,中国人会在除夕夜吃一道全鱼,代表团圆和福气。而剩下的鱼头和鱼尾则象征着年年有余。无论是红烧鱼、清蒸鱼还是水煮鱼,它们都给我们带来了新年的祝福和好运。

  第四道,汤圆。汤圆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它们有着圆润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完整。不仅仅是美味的甜品,汤圆更是家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载体。无论是芝麻汤圆、豆沙汤圆还是花生汤圆,每一口都带着满满的温暖和幸福。

六合号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

相关新闻

24小时热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