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水 金圣水草香
2024-03-10 06:42:29 | 作者: 楷书
五行学说是先人们,通过实践结语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五种物质,或者五种属性的物质组成的。
五种物质,或者五种属性的物质,就是五行,命名为木、火、土、金、水。
五行学说,就是这5种物质或者属性之间相互关系的学 说。
这5种物质或者说属性,相互作用,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相互依生 ,进而形成了这个世界。
《尚书洪范》所说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概括。
这五种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有以下3个方面。
1.就是五行的相生 ,就是木、火、土、金、水依次相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循环,从开始的5种物质,一直生成世间万物。
2.还有相互制约的地方,就是五行相克 。相克就是木、火、土、金、水,隔一相克。就是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如此循环,相互克制。这是在生的过程中起一个制约的作用,使生不至于太过。
3.五行是一个系统的稳态,除了生与克,还有五行之间的相互制约 ,来维护这个生态的平衡。在五行中,要是有一个偏胜,就会有其他的4种来进行制约,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万物,是由五种属性的物质构成的, 这五种物质,相互制约,相互依生,时刻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五行学说在中医的应用,就是中医五行学说。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人是由木、火、土、金、水,这5种物质或者说属性构成的。
中医五行学说以五脏为依托,解释了人是由5种属性组成的。
中医五行学说在中医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 以五行来解释人的生理功能。
以五行来解释人的生理功能,和人体的内在的相互联系。
五行分属五脏,在五脏的基础上,与6腑相关,与5窍相关,与5志相关,与5液相关,与5体相关。
用五行把人体内外相互关联,从6腑、5窍、5志、5液、5体,5个不同的方面来说明人体的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2. 以五行来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便于疾病的诊断。
以五行分属五脏,病理的表现就是五脏的功能的偏胜。和五脏功能偏胜引起的6腑、5窍、5志、5液、5体等的变化。
把复杂的关系,复杂的问题,系统化,简单化,便于理解,便于分辨。
为疾病的病理变化,提供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式,一个比较容易识别的模式。
便于疾病的诊断,这样从6腑、5窍、5志、5液、5体,5个主要的方面来入手,可以方便疾病快速的鉴别与诊断。
3. 以五行的5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依据五行理论,分辨出疾病的某一方面的偏胜,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比如肝病,五行属木,可以 从肝木 进行治疗,也可以从木之母,肾水进行治疗,就是 “虚则补其母” 。
可以 从心火 进行治疗,就是“ 实则泻其子” 。金克木,也可以 从肺金 进行治疗。还可以 从脾土 进行治疗。
这也是中医治疗的不确定性,也是同一个人去看病了,每个中医开的方剂都不一样。
因为每个人的用药习惯和治疗方法,都不一样。就是所谓的“法无定法”。
4. 以五行来指导养生。 以五行理论来进行养生。依据五行理论,根据每个人的不同体质,制定不同的养生方法。和治疗疾病的原理是一样的。
中医的五行学说,虽然是一个模式,但是在临床的应用是没有模式的。
就是在临床的应用中,要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不要把五行学说模式化,不要套用五行学说。
临床应用时,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依据其他的阴阳、八纲辨证、气血辨证等各种注意的理论,来进行辨证。
中医的理论是活学活用的,没有一定的模式。
中医医生最好要在临床上,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个诊疗特点,加以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六合号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