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的纸娃娃怎么做 手工十二星座娃娃
2024-03-21 11:02:16 | 作者: 李龙
朋友圈又被折叠了。
对于那些经常通过朋友圈做广告的人,比如微信业务、中介、房产、保险,应该是毁灭性的打击。
据说这个新折叠仅限于小范围内测,但是由于我的朋友大多是地产商,所以我打开朋友圈十有八九都是折叠的。
从老版本到这个最新版本的折叠,说明微信对营销的容忍度在逐渐降低。
旧的折叠算法主要在三个纬度:一是字数,二是时间间隔,三是重复。说白了,短时间内反复发表大篇幅文字,就会被折叠。
这一次,新的折叠比以前更激烈。旧版至少能看到第一行,新版看不到几十行折叠线。
这是一刀切的节奏,不留余地。然而,机智的人想出了几种应对方法:
1.把文案内容放在评论区写。
2.延长释放间隔。有人说是6个多小时。至于是否兑现,可以测试一下。
3、原件复印,原件多,折叠的概率可能会低一些
4.输入法被破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之前的折叠算法上线后,各路网络大神自发腾出了防折叠输入法。我想知道这次是否会有另一个光明未来的机会。
5.基于观众不断升级的需求,改变炫目视频号,制作副本视频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毕竟微信和视频号都是腾讯的,应该宽大为怀。
朋友圈折叠背后的逻辑是信息太多,导致无用信息更多,对受众造成干扰。
借用一个经济学原理,就是供给>需求。
与之相反的是,当你找到一个刚刚起步的、群体需求大的业务,进入它就意味着赚钱。
“丹姐,求助”
“帮我抢《有翠》的宝贝”
“什么宝贝?左右?”
“嗯,有两个宜博的女婴”
“我抢一个,你抢一个,链接发给你。看你的了。”
是关于抢娃的对话。你可能还在想,你抢的是什么宝贝?
全名:棉花娃娃。
我搜索了一下宜博棉娃娃,价格在200元左右。
微博“棉花美人娃娃”的超谈帖有38.3万条,24.7万粉丝关注。
可见有这个需求的群体是相当大的。我有一个简单的理解:
它起源于韩国。经纪公司把明星的形象卡通化,做成10到20厘米左右的棉花娃娃,以官方周边的形式卖给粉丝挣钱。
传播到中国,应该是从2018年《偶像练习生》流行之后开始的。
虽然起步较晚,但国内的“棉花娃娃圈”玩法更加多样。以爱豆为原型的棉花娃娃,可以换成衣服、配饰,甚至发型。
凭借明星、游戏、电视剧等敏锐的出身,延伸出饭圈、游戏圈、剧圈等收藏门派分类。
娃娃爱好者越来越多,愿意花几百块买娃娃,让棉花娃娃成为一个热销的暴利行业。
一个棉花娃娃的成本估计在3元-30元,最终价格可以卖到60元-300元。毛利率高达2000%,比茅台还暴力。2017年茅台毛利率90%。
与茅台相比,棉娃娃的准入门槛较低。只要有缝纫机和电脑,就可以给娃娃做衣服和饰品。做的好的话,每个月收入3-6万应该没问题。
早上刷了一下“懂日记”,了解到青岛啤酒的百年之旅相当于啤酒中的劳斯莱斯,358元一瓶。
也就是说,卖顶级体验,中国爱面子的人自然会蜂拥而至。
突然想到《小岛经济学》的故事。
三个渔夫,在一个小岛上以捕鱼为生。当我们有了一定的余粮,成为一个初级的经济和社会。
从其他落后地方来的人会有以下三种选择:
要么省钱自己做渔网。
或者租借渔网。
或者为有渔网的人工作。
鉴于第一种选择需要挨饿,第二种选择需要冒险,大部分人会选择第三种选择,他们只需要为别人打工就能获得报酬。
而哪种选择能最大化劳动价值?回到现实世界,你应该有答案了。
021.1.21记录
六合号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