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座12月感情运势
2024-03-23 06:17:12 | 作者: 凤青
广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一名医生正在给学生讲授烧烫伤知识。廖子源摄/光明图片
在重庆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安全科普空间”里,老师给孩子们展示感温贴加入热水后变色。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编辑评论/注释
烧烫伤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意外伤害。大多数受伤者是婴幼儿。一杯50-60摄氏度的热水,几秒钟就可能烫伤孩子。这个危险的来源经常被忽视。严重烧烫伤给孩子带来哪些生理和心理创伤?关于婴幼儿烧伤有哪些认知误区?如何让孩子远离烧烫伤的隐患?本报记者走近烧烫伤患儿、家长和医学专家,探寻烧烫伤的危险来源,并就如何提高认识、科学防护、有效治疗提出建议。
杯子里的热水,碗里的热汤,桌上打开的水瓶.这些都可能毁掉一个人美好的童年,甚至一生。这不是危言耸听。
近日,网上一段视频引发关注。视频的主角是一个16岁的男孩,1岁时被开水烫伤,导致疤痕增生。他已经接受了十多年的治疗。“隔一两年,长出来的疤要剪掉,以免影响孩子发育。”少女妈妈很无奈。从视频中可以看到,由于严重的疤痕挛缩,少年的胸部和背部受到挤压变形。
“太心疼了,可能一辈子都毁了。”有网友留言。
还有更让人心疼的事情。类似的案例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很多孩子甚至婴幼儿都深受其害。
“幼儿和儿童皮肤薄,一杯200毫升的开水可造成10%的大面积烧伤,导致残疾和毁容。严重者危及生命。烧伤的高致残率和毁容率带来的身心伤害将伴随患者一生。”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伤关爱慈善基金(以下简称“烧伤关爱慈善基金”)发起人、疤痕医学专家孙边友告诉记者。
孙友和烧伤关爱公益基金一直在呼吁中小学劳动课烹饪课程的安全保护。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烹饪与营养”被列入中小学的劳动课。他们希望孩子们在学会做饭之前学会防止烫伤。
烧伤尤其是烫伤是婴幼儿最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但其隐患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孩子们离烫伤的危险有多近?烫伤的后果有多严重?如何帮助孩子远离烫伤的危害?这些问题需要正视。
1.烧伤的危险离儿童很近。
“‘神兽’学做饭,怕烧穿锅底,也怕烫着自己。”今年5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发布后,有媒体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055-79000对中小学生劳动课程中的烹饪任务做了明确的设计和要求。比如3到4年级要学会蒸和做饭,可以热馒头、包子、水煮蛋、饺子等。五年级到六年级,可以做两到三顿家常菜,学习西红柿炒鸡蛋、煎蛋、炖骨头汤等。7到9年级可以独立做三四道菜做午餐或晚餐。
\"当孩子们接受烹饪课程培训时,他们实际上面临着烧伤的危险。\"原中华医学会烧伤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主任吴军直言不讳。
分娩过程本身没有错,但其中的风险不容忽视。对孩子们来说,厨房是一个危险的地方。有明火和易燃物,做饭时的热水(如开水、热油)、热蒸汽、高温热物(如火锅锅盖)都有可能烫伤。
据媒体报道,今年元宵节当晚,哈尔滨市第五医院接诊了20多名烫伤患者,其中大部分是在煮或煎元宵时被烫伤的。如果是“新手”的孩子进入厨房,会发生什么
“我们希望烧烫伤预防和急救知识也能纳入中小学劳动课程体系,作为烹饪课程的配套教学内容,尽可能避免烧烫伤事故的发生。”这是烧伤关爱公益基金的另一位发起人胡亚捷对中小学开设烹饪课程的反应。
8年前,胡亚捷与孙边友一起发起成立关爱烧烫伤公益基金,号召全社会关注儿童烧烫伤问题,在全国开展预防烧烫伤的科普教育。希望他们都能意识到,烫伤的危险其实离孩子很近。无论是在厨房还是其他地方。
烧伤关爱公益基金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600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烧伤,其中30%是儿童。从年龄来看,0至5岁儿童的发病率尤其高。
烧伤包括水热烧伤、火焰烧伤、化学烧伤、接触烧伤、电烧伤、摩擦烧伤、辐射烧伤、冻伤或冷烧伤、吸入性呼吸损伤等。其中,水热烫伤最为常见。开水、粥、热油、蒸汽造成的烫伤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
2.烧伤和烫伤会造成终身伤害。
孩子烧伤烫伤后,皮肤损伤只是疼痛的开始。皮肤愈合后会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疤痕,俗称疤痕,是皮肤愈合过程中慢慢生长的“新肉”。严重的疤痕增生会导致身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中华医学会美容与整形外科分会副会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建解释说,烧烫伤首先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体液流失和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损害面部外观、体表暴露部位的外观和器官功能。此外,它可能会损害关节功能。如髋关节瘢痕挛缩,损害运动功能,影响关节活动,给行走和日常生活带来障碍。
六年前,刘红星两岁的女儿被烫伤,她不得不在三家医院接受治疗。最后做了植皮,住院50天。
\"以为苦难结束了,然而,并没有结束。\"他说。
孩子出院后,疤痕进入增生期,生长迅速。如果不能克制,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育和肢体动作。为了不让孩子留下终身遗憾,他们踏上了“漫长而痛苦的康复之路”3354“我和妻子需要轮流在家给孩子做康复治疗,疤痕压迫,强制拉伸,24小时弹力衣,各种身体矫正。一天下来,孩子们和我们都筋疲力尽了。”
直到今天,刘红星仍在为他的孩子寻找更好的康复计划。因为烧伤的痛苦,他成为了烧伤关爱公益基金的志愿者。他讲述了自己孩子的烧伤,分享了自己在烧烫伤预防和康复方面的经验,让更多的家庭免受伤害。
刘玲健介绍,烧烫伤的治疗一般包括创面愈合的过程,防止瘢痕过度形成的伴随过程,瘢痕形成后的治疗过程,以及治疗后长期的康复过程。“轻度烧伤者可在半年左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状态。严重烧烫伤的治疗过程会旷日持久,有的甚至需要终身治疗。”
相应的,昂贵的治疗费用。据烧伤关爱公益基金调查,成人烧伤患者治疗费用超过100万元;烧伤儿童平均治疗费用为12万元,这还不包括以后继续治疗的费用,以及陪护家属治疗的费用。
“治疗烧烫伤的费用比较高。在治疗过程中,我见过很多家庭因伤致贫,因伤返贫。”刘玲说。
3.心理创伤影响深远。
与身体上的创伤相比,烧烫伤造成的心理创伤更难被看到和注意到,但同样严重。
前主任医师贾晓明教授
“烧伤和烫伤对个人来说是非常紧张的事件,会给人造成心理创伤,也就是二次创伤。”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刘正奎强调。
刘正奎和多位专家一起参加了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组织的烧烫伤患者调查。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成人和儿童烧烫伤患者及其家属,最终形成《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以下简称《烧烫伤患者心理状况调研报告》)。
“挺神奇的。”这是刘正奎对调查结果的评价。
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对病人进行了心理测量分析。在调查的124名成年烧烫伤患者中,有56人被诊断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检出率为45.2%。同时,以DASS(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一种用于评估负面情绪的量表)测量,发现33.1%的患者为轻度或中度抑郁,25.8%的患者为重度抑郁。他们需要专业的支持,比如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来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总体来看,有抑郁症状的患者比例为58.9%。
烧伤儿童的情况不容乐观。儿童心理测量主要考察烧伤后是否有行为问题。孩子的行为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违纪行为,如撒谎、欺负其他孩子、偷东西等。第二类是神经质行为,表现为对新环境的恐惧、拒绝上学、睡眠障碍等。第三类,叫做混合型行为,既有一些惩戒行为,也有一些神经质行为。结果,在被调查的81名烧烫伤儿童中,有27名存在行为问题,占总数的33.3%。
“这类问题的检出率相对于一般适龄儿童是比较高的。《报告》估计一般适龄儿童检出率为5%~10%。这说明烧烫伤会导致儿童出现行为问题,增加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055-79000指出。
据分析,烧伤患者的心理创伤主要来源于自我形象的改变,尤其是对未成年人而言。受伤部位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疤痕,面部会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特殊的衣服(如弹力衣)会让他们在人群中显得与众不同,对自己的身材和形象不自信,甚至出现自我形象障碍。同时社会适应能力下降。一些永久性的身体损伤和肢体功能受限,以及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使他们不敢面对未来的工作、家庭和社会关系,对生活失去信心。
“儿童烧烫伤如果涉及面部损伤,会带来严重的情绪问题。我们治疗过的一些孩子是最严重的,甚至有自杀倾向。”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主任医师胡晓华透露。
在知乎平台,有这样一个话题:大面积烧伤的女生现在怎么样了?回答者很多。一位2岁被热水烫伤的网友写道:“我讨厌夏天,因为大家都穿漂亮的裙子和短裤,我却穿不上。我害怕别人的眼光,我害怕别人因为难看的伤疤而讨厌我。”“现在总觉得自己不配和任何人在一起,注定孤独。”在这个回答的下方,很多人都点了“同意”。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指出,目前烧烫伤的医学治疗主要集中在生理方面,呼吁医疗机构更加重视烧烫伤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展烧烫伤的临床心理治疗和干预。
\"社会支持系统也很重要.\"刘正奎说,父母必须陪伴孩子慢慢康复,这样他们才能恢复与周围亲友的正常社交。
4.提高认识,科学应对,让孩子远离烫伤。
得益于多年的抢救工作,孙边友和同事们发现了“意外烧烫伤规律”。3354 80%的儿童烧烫伤是在父母的陪伴下发生的,且多发生在家庭内部及周围。\"一时的疏忽可能会导致孩子被烧伤。\"孙友说。
而且家长可能被错误的急救知识3354的所谓“偏方”误导,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山西太钢总医院(山西省烧伤治疗中心)烧伤科主任段鹏发现,很多孩子的家长缺乏烧烫伤急救知识。“他们使用所谓的‘土法’,如酱油、香油、牙膏、红药水、紫色糖浆、烧草灰和其他有色覆盖物来治疗伤口。这些处理方式不仅对伤情没有帮助,还会加重孩子的伤情,造成二次伤害,还可能会产生干扰。
只有提高认识,科学应对,才能让孩子远离烧烫伤。
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一定要树立儿童伤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意识。”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何连辉提醒,意外伤害看似难以预防,但大量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发生的。为防止儿童烧烫伤,应注意隔离热源,让儿童远离家中火源。“比如北方一些农村的房子,孩子很容易被烫伤、烫伤。只要在锅和火之间加一块隔板,就可以很大程度上防止烧烫伤的发生。”
一个安全的家居环境,除了远离火源,隔离热源,还需要消除用电隐患。“比如给家里的电线和插孔加防护措施,或者换成安全板。还要配备灭火器、灭火毯等消防用品,定期检查、维护、更新,掌握使用方法。”中国疾控中心慢性病预防与精神卫生室研究员段蕾蕾补充道。
设计和制造更安全的产品。各类产品,尤其是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应写入产品标准,防止烫伤危害,提高安全系数,并在设计、生产、更新、迭代等全过程各环节严格执行。比如童装面料不要用过分易燃的材料,燃气灶的点火按钮要有安全扣。一位烧伤科医生注意到,在汽车燃烧事故中,有很多儿童因使用安全座椅而被烧伤烫伤,于是反馈给厂家,推动修订儿童安全座椅的标准,减少了车祸烧伤烫伤儿童的数量。
加大科普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儿童、家长、教师等各方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早在1992年,澳大利亚就在全国开展了预防儿童烧烫伤的教育。从那以后,烧伤和烫伤的数量大大减少了。挪威经过7年预防烧烫伤的科普教育,烧烫伤减少了50%。”孙友说。
烧伤关爱公益基金也在行动。从2016年12月开始,他们去了3000多所小学、幼儿园、社区、政府机关等。在全国29个省,开展了烧伤预防和急救知识的宣传活动。他们还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开发了儿童烫伤预警系统、视频、歌舞、书籍以及“让孩子远离烫伤怪物的友好安全体验空间”等。这样孩子们可以通过娱乐学习远离烧伤和烫伤的危险。
预防烧伤和烫伤应成为中小学正式课程的一部分,并写入中小学教科书。“《报告》的颁布和实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同时传播伤害预防的意识和技能。”吴军建议,将预防分娩意外伤害的常识和急救技能写入课程标准,在课堂上向孩子普及。
“提高学校管理者、教师乃至全体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应该放在重要位置。”北京市石景山区某小学校长卢艳芬认为,教育系统应该组织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老师学习和掌握烧伤预防和急救的知识,然后教给学生,学生也会影响家长。
另外,在家庭中,家长应该结合具体的家庭环境、设施设备,教给孩子一些常识
所谓“洗”,就是烫伤后第一时间用水洗。可以用流动干净的自来水冲洗15到30分钟。“脱”是指冲水后脱掉衣服和鞋子,但一定要避免水泡破伤口。“浸泡”是指冲洗、脱衣后,将烫伤部位浸泡在15至20摄氏度的水中15至30分钟。“覆盖”是指用水浸泡后,用干净的棉布或无菌纱布覆盖烫伤部位,防止伤口与细菌接触。“送”是指在采取上述急救措施后,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就医。
加强各级医院烧烫伤科建设,加强儿童医疗力量也是当务之急。据了解,目前三甲等大医院一般都有独立的烧伤科,大人小孩都可以看病。在一些医疗条件较好的地区,儿童医院的烧伤科更有针对性。但在很多县级医院,并没有独立的烧伤科。儿童烧烫伤只能在外科和急诊科紧急处理。严重的会转到医院治疗,导致治疗时间的延误,或者限于医疗条件和水平,给孩子留下终身遗憾。应通过专科建设、医疗资源共享、网上远程会诊等方式,加强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偏远落后地区儿童烧烫伤医疗资源和建设。
然而,段蕾蕾强调,对于只有几岁的孩子来说,“没有任何手段可以取代父母的有效护理”,以防止烧伤和烫伤。“只有密切的、不分散注意力的、不间断的、有效的护理,才能达到预防儿童伤害的目的。”她说。
(记者陈海波)
六合号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如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可以联系客服处理